作為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先鋒隊和排頭兵,他們始終堅守在污染防治攻堅戰的“一線戰場”,無時不展現著環境監測人特有的鋼鐵意志和求真務實精神,無論何時何地,無論環境多么惡劣、條件多么艱難、任務多么繁重,“爬得上煙囪、扛得住高溫、跑得過臺風、耐得住寂寞、頂得住壓力、經得起檢驗”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。他們是來自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監測中心的“生活垃圾焚燒廠監測突擊隊”,承擔著全國近1/4的生活垃圾焚燒廠監督監測任務,活躍在南方六省跨度2000公里的監測戰線上。
這是一支“全天候突擊部隊”
雖然已入秋,但南方此時正值高溫高濕、時雨時晴的臺風天氣。晨光熹微,采樣人員整裝出發,分組“空降”到計劃監測的生活垃圾焚燒廠。遇到現場無升降設備時,采樣人員手抬、肩扛將重達幾十公斤的采樣設備搬運至30多米高的監測平臺,在近45℃高溫的環境下堅守7個多小時進行監測。采樣過程中考驗他們的是超過60度的斜梯,半只腳掌寬的臺階,空間逼仄的通道,讓人喘不過氣的高溫,但采樣人員常常打趣的給自己解壓,“肩上的擔子很重、腳下的腳印很深”。一天下來,個個大汗淋漓、衣衫濕透,但他們攜帶的風扇第一時間是給儀器降溫,防止設備“中暑”。
臺風是南方沿海地區特有的天氣,為順利完成監測任務,與臺風“賽跑”便成了家常便飯。“臺風‘利奇馬’將于凌晨在溫州附近登陸,我們得提前行動,調整行程避開……”,采樣車就是現場指揮部,每次都如臨大敵,但又輕車熟路。回想2017年的臺風“天鴿”、“卡努”,2018年的“山竹”、“玉兔”、“瑪利亞”,與其說是臺風趕著我們跑,不如說是我們領著臺風跑。受臺風天氣影響,突遇瓢潑大雨傾瀉而來時,采樣人員顧不上自己的安危,第一時間保護儀器設備不被大雨淋濕,而身上的衣服早已濕透,分不清哪些是汗水哪些是雨水。
當夜幕降臨、華燈初上,一天的“戰斗”才圓滿結束,簡單的補給之后,又繼續馬不停蹄的連夜快速奔赴幾百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。在2019年已過去的240天里,這樣的“戰斗”已經進行了170天,平均每人每月現場監測工作將近20天,但他們從不抱怨和計較,只有理解和奉獻。這是一支名副其實的“全天候突擊部隊”,能戰、能謀,專業、專注。
這是一群“求真務實的監測工匠”
采集的樣品送回實驗室時,通常是晚上甚至凌晨。實驗室檢測分析人員接到任務通知,第一時間奔赴實驗室,開始他們的“夜生活”。一個個準確的數據背后,滿是檢測人員的酸甜苦辣,看似簡單重復的工作,離不開扎實的專業技術和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,而且需要長期和有毒有害化學試劑打交道。除了現場采樣和實驗室檢測分析外,還有一批負責數據審核、報告編制、報告審核的監測人員,為“監測報告”等成果的報出嚴守最后一道關。他們沒有閃耀的頭銜,沒有令人矚目的學術成果,在枯燥的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崗位工作中,甘于平凡、默默無聞,恪守一份潔凈,堅持工匠精神,保證監測數據“真、準、全”。
還是一支宣傳隊、一支精準幫扶隊
“監測到哪里,宣傳就到哪里,我們還有義務促進企業提高環保意識,樹立共同守護藍天白云、青山綠水的目標理念;監測到哪里,幫扶就到哪里,處罰不是目的,我們要讓數據發揮更多的作用,為企業穩定達標排放提供更多的技術指導”,這是華南所監測中心謝丹平同志常說的一句話。近兩年來,他們結合監督監測、現場調研、合作研究等工作契機,以現場檢查、座談交流、數據分析、技術支持等多種方式,每到一家企業,都堅持做好政策宣傳和技術幫扶,促使企業環保技術和環保意識同步提升。
“環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麗,藍天也是幸福”,在生態環境監測的“一線戰場”,華南所監測中心這支鐵軍先鋒隊用責任擔當詮釋著“為人民群眾謀好生態福祉”的初心,用實際行動踐行著“為人民群眾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”的使命。